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Dr.6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Dr.6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在紐約5000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而且用他的表現來打臉所有否定夾腳拖跑步的人們。但這就證明夾腳拖是好的跑鞋嗎?這篇文章中,Dr.6要跟大家仔細分析傳統夾腳拖的問題!


醫師反對穿夾腳拖跑步的六大原因

醫師們之所以認為傳統夾腳拖不適合用來跑步,有以下的原因:

  1. 缺乏足弓支撐
  2. 缺乏壓力緩衝
  3. 缺乏足踝及足跟支撐
  4. 改變步態及下肢用力的方式
  5. 包覆性不足
  6. 足底貼合度不足


夾腳拖的鬆動特性是主要問題

夾腳拖的透氣以及不束縛,可能是很多人對其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長距離跑步時鞋子不合腳會導致足部腫脹以及腳趾摩擦鞋內面時導致指甲瘀青,夾腳拖雖然沒有這個問題,但它的開放狀態也造成了鬆動不穩定的特性。


步態改變引起問題多

為了固定鬆動的夾腳拖,走路和跑步的姿態可能會改變,腳趾必須額外出力(夾或抓)固定拖鞋,導致「錘狀趾(hammertoe )」的足部變形。改變的動力鍊更可能產生腳踝、小腿、膝蓋、髖關節周圍構造的額外負擔,甚至引起下背疼痛。鬆動的鞋身,如果沒有穿著襪子,更會增加人字膠條與皮膚的摩擦,產生水泡。


夾腳拖的「啪嗒」聲是因為鞋底容易在足跟觸地前提早接觸地面,使得落地時鞋面不穩定,加上缺乏足踝穩定構造,以及足弓支撐,更增加腳跟觸地時的不穩定性,讓腳踝扭傷的風險大幅提高。


穿著夾腳拖時用力異常也會影響走路或跑步的方式,根據統計,穿著夾腳拖移動時的步幅(stride length)明顯比穿跑步鞋短,代表移動相同距離時,足部的衝擊次數會更多。傳統夾腳拖的底部材質通常很薄所以缺乏緩衝,加上穿著夾腳拖時足底的最大壓力比較高,長期穿著跑步不僅會造成足底筋膜炎,也會提高疲勞性骨折的風險。如果在硬質的路面活動,風險就會更高。


穿夾腳拖時,外露的腳趾被路面障礙物或路面傷害的風險也提高很多。當跑者疲勞時,腳趾離地(toe clearance)動作不確實,或人字膠條斷裂時,都容易導致腳趾摩擦地面引起傷害。


夾腳拖與跑鞋的差異

根據研究支持,一雙好的跑鞋應該要有下列特色

  1. 鞋身包覆性跟貼合度要好
  2. 鞋底要有彎曲能力且能貼合腳底
  3. 要有足夠的足踝及足弓支撐
  4. 合適的大小,避免鬆動
  5. 鞋楦及鞋頭有適當空間
  6. 要有足夠的緩衝能力
  7. 要有良好的透氣性

這樣看起來,傳統夾腳拖優於跑鞋的地方,就只有鞋楦跟鞋頭的空間以及透氣性,不合格的部分還是比較多。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傳統夾腳拖,是因為最近有些強調跑步專用的夾腳拖,不僅加強了人字膠條的固定性及耐用度,加厚鞋底,甚至設置氣墊,有足弓支撐結構,看起來修正了很多傳統夾腳拖的缺點。


但這樣的拖鞋始終還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在許多方面也還不能真的能取代傳統跑鞋,品質也良莠不齊,即使少數人合用,甚至能跑出好成績,並不代表這類鞋適合所有的跑者,也不全然是夾腳拖的功勞,只能說他本身是優秀的跑者,而這類改良過的夾腳拖沒有對他造成影響,但對成績的促進效應,其實有待商榷。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誰知道未來會不會有能完美替代跑鞋的夾腳拖呢?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特定的族群、比賽或甚至團體,而是為了宣導正確的觀念。雖然穿著傳統夾腳拖運動是不值得效法的行為,但期待未來跑鞋發展精進,能開發出更好的材質,滿足眾多跑者對透氣的需求,以及解決腳部腫脹,腳趾撞擊鞋面的困擾。


最後,還是希望遠在美國比賽的羅選手,能無傷順利完賽,取得佳績!

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從字母哥膝傷談「過度伸展」傷後回歸可能性



字母哥(Giannis Antetokounmpo)在公鹿老鷹第四戰第三節防守時,不幸因為膝蓋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而成為傷兵。



從影片中(0’45”-52”)可以看到,字母哥膝蓋受傷以後被反折達50度之多(讓人看了都痛起來了),受傷以後立刻倒地哀嚎,經過幾分鐘後才能在他人協助下起身,但很明顯已經跛行難以支撐重量了。



膝蓋過度伸展損傷:字母哥可能前後十字韌帶都受傷


膝蓋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的損傷,常發生在跳躍落地時,膝蓋過度承受向後的力量所致。因為先天構造跟韌帶強度的關係,女性比男性還要常發生。

這類的損傷對運動員很重大,因為除了常見的前十字韌帶撕裂以外,連後十字韌帶都很容易受傷。如果有合併腳步旋轉或側偏,甚至可能連帶內外側韌帶或半月軟骨的傷害。



膝蓋過度伸展損傷有什麼症狀?

  1. 肉眼可見的皮下瘀血
  2. 膝蓋腫漲(韌帶撕裂出血)
  3. 關節活動度減少
  4. 嚴重疼痛
  5. 膝蓋鬆動不穩定(穩定韌帶斷裂)
  6. 無法出力或出力時軟腳

受傷後該做哪些檢查


醫師會先從病史詢問起,然後進行理學檢查,判斷膝關節是否有鬆動的情形。
X光可以初步評估是否有撕脫性骨折(avulsion fracture),超音波可以觀測到表淺的軟組織狀況。

如果有關節不穩定或是角度嚴重受限,通常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以及半月板等構造的損傷程度,來進行手術的評估。



膝蓋過度伸展怎麼治療

當損傷不嚴重,或甚至只有單一的十字韌帶斷裂,可以不用進行手術,在初期進行保護,接著好好復健訓練,有機會可以在4~6個月後回到訓練及比賽。

如果狀況嚴重或複雜,有必要手術進行重建等治療,通常就要6~9個月以上才有辦法參與練習及比賽,要想恢復身手甚至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字母哥後續可能面對哪些問題?

即使字母哥回到場上繼續比賽,後續其實還有蠻多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的問題,包含再次受傷的可能性,膝蓋退化的風險等等如下列。
  1. 後續十字韌帶斷裂(同腳或另一腳,可高達27%)
  2. 後續半月板傷害機會
  3. 關節退化問題(50%在15年內發生)
  4. 關節活動度減少
  5. 疼痛問題
  6. 生活品質下降


我們還可以期待字母哥回到場上嗎?

雖然字母哥傷勢還不明朗,但我們可以從最典型的前十字韌帶損傷來討論:
2014年一篇前針對各種運動員十字韌帶重建後的研究顯示
  • 81%的運動員可以恢復運動
  • 65%可以回到原先的程度
  • 55%可以回到競技水準
但根據NBA根據統計,結果似乎更為樂觀,86%的球員前十字韌帶受傷後,可以在平均11.6個月後回到聯盟比賽,12%可以轉其他國家聯盟或是到NBA發展聯盟打球。

這個恢復率比一般運動員高的原因,很可能是菁英運動選手因為有良好的照顧環境,回場意識也較高,所以整體有比較好的預後。在受傷後頭一年,儘管表現可能有所下降,但回到賽場兩年後,這些選手無論速度、反應、跳躍力都跟其他球員差異不大。

從這些數據看來,我們可以先等字母哥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看看究竟損傷嚴重程度如何。如果損傷相對單純,字母哥目前27歲正值當打之年,當然可以對他的回歸報更大的期望!畢竟對這樣一顆球場上的巨星,大家都會希望他能在賽場上繼續綻放光芒!


(作者劉又銓醫師為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指定隊醫、及樂天桃猿職業棒球隊隊醫)


參考資料

  1. Meyer EG, Baumer TG, Haut RC. Pure passive hyperextension of the human cadaver knee generates simultaneous bi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 J Biomech Eng. 2011 Jan;133(1):011012. doi: 10.1115/1.4003135. PMID: 21186902.
  2. Ardern CL, Taylor NF, Feller JA, Webster KE. Fifty-five per cent return to competitive sport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cluding aspects of physical functioning and contextual factors. Br. J. Sports Med. 2014; 48:1543–52.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小心假扮「黑青」的「假性血管瘤」!受傷腫痛後別大意!

今天來分享一個手臂刺傷後的驚人超音波影像!你的瘀血和腫塊可能不只是傷後的血腫!
Today I want to share a series of ultrasound images of an arm after being punctured. This case tells us that the ecchymosis and swelling may not merely be a hematoma.

患者來看的時候,手臂除了瘀血外還有明顯的腫脹,在臂彎處還有一個鴿子蛋大小的硬塊。在腫塊的表面有一個疤痕,據說是被扎傷的結果。
The arm was quite swollen when I saw it. A solid mass could be palpated. There was a spheric scar on the top of the mass. It was said to be the puncture site. 



超音波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橢圓形的囊狀構造大小約為2.2公分 x 1.4公分 x 1.3公分。裡面有一些雲霧狀的內容物一陣陣地翻騰著。這個囊狀構造跟旁邊的血管(臂動脈)相連,因為血液不斷注入囊內,產生了渦流。這個囊的表面不像有明顯的血管壁。
Under the ultrasound image, a large cystic lesion could be clearly seen, which is about 22 mm x 14 mm x 13 mm in size. There seemed to be some cloudy, whirling content within. The cyst has a stalk connecting to an adjacent artery(brachial a.). The whirling turbulence was produced by the blood projected into the cyst. There is no obvious vessel wall around the cystic lesion. 








在都普勒模式下,從血管噴射到囊內的血流可以透過紅藍顏色被清楚觀察到。因渦流產生的相反方向血流,在都普勒模式下形成太極一樣的圖案。
Under the Doppler mode, blood flow projection from the artery into the cystic lesion and the turbulence within the cyst can be objected. Different colors refer to opposite flow direction, which mimic the shape of a Tai-chi symbol.








經驗豐富的你可能也猜到了,這是一個假性動脈瘤!對於非醫療背景的朋友們,希望能透過這個案例告訴大家,你的傷害可能不止表面看起來那麼單純!超音波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傷,在皮膚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You might have had the answer now. Yes, it is a pseudo-aneurysm.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2021運動禁藥更新!運動員及照護者一定要看!




一般人聽到「禁藥」可能會認為專指是海洛因、古柯鹼這類毒品,但對於運動選手來說,我們平常使用到的藥物也因為可能「促進運動表現」而成為「運動禁藥」。例如感冒時常會使用到的類固醇,以及麻黃素等成分,都是屬於運動禁藥的範圍。運動選手無論有意或無意,如果違規使用禁藥,除了會被沒收獎項以外,還會面臨禁賽的處罰!

為了提倡比賽的公平性,世界反運動禁藥組織(World Anti-Doping Agency, WADA)除了訂定明確的禁藥規定,更每年更新禁藥清單,以確保禁藥規則能因時制宜。禁藥清單很長,很難在一篇文章中完整說明,但Dr.6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WADA在禁藥清單上做出了哪些更動,是運動選手、以及運動員照護者應該要注意的!

排版改善

有固定在看運動禁藥清單的朋友可能會發現,2021版的運動禁藥清單在版面編排上做了很大的更動,雖然少部分章節原本條列式的藥物清單被取消了,但因為以下變動,個人覺得在查閱的時候更一目瞭然:
  1. 增加目錄,同時列出常見醫療處方誤用的實例(重要好用)
  2. 增加名詞解釋:對於「賽內禁用」、「全時期(賽內賽外)禁用」、「特定及非特定」、「濫用物質」等名詞都進行明確定義。
  3. 每類禁用物質各自成為一章節,並且在章節一開始就標示禁用時期、是否含有濫用物質、特定及非特定項目分類。
  4. 段落以色塊標示,分段更明確,容易查找
  5. 清楚描述了每類禁用物質、禁用方法的「例外情況」、「豁免申請」及其他特別說明
  6. 增加了依字首排列的藥物索引



賽內及賽外禁用物質

S2:胜肽類荷爾蒙、生長因子、相關物質及類似物
  • 把IOX2這個「缺氧誘導因子(HIF)活化劑」加入禁用範例,因為可能增加身體「內生性」紅血球生成素(EPO)而增進運動表現。
    含有此成分的商品一般標榜「提振精神、提高免疫力、排毒、抗衰老、抗氧化」,而被視為是健康食品補充。雖然國內並沒有進口販售,但運動員無論有意無意,使用到這類物質且被驗出的話,是會面臨嚴厲罰則的!
  • 另一個小更動則是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beta)這版加註英文全名,並未實質更動。
S3:乙二型交感神經致效劑(Beta-2 agonist)
  • 增加允許在藥物「標準治療劑量」內使用Vilanterol。這個藥物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氣喘的慢性治療用藥物,在台灣有「潤娃易利達(Relvar Ellipta) 」這個品項,使用上限為送出藥量22微克(相當於定量藥量25微克)。
  • 增加禁用藥物範例:Arformoterol 和 Levosalbutamol(目前台灣似乎沒有進口使用)
S4:荷爾蒙及代謝調節劑
  • 今年沒有實質上的異動,只是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 」跟「其他抗雌激素物質(Other anti-estrogenic substances)」兩項合併為「抗雌激素物質(anti-estrogenic substances)」一項。

S5:利尿劑及干擾劑
  • 今年沒有實質異動,只對碳酸酐酶抑制劑的「眼部使用(ophthalmic use)」的文字修正為「外用眼部投藥(topical ophthalmic administration)」

賽內及賽外禁用方法

M2:化學及物理操作
  • 本節M2.2提及「於12小時內以靜脈輸液或注射達100毫升以上」從「非特定方法」被修正定義為「特定方法」。
    這個定義的修改差別在於:如果選手使用的是「特定方法」或「特定物質」有相對較高的可能性得以減輕罰則。因為這類「特定物質或方法」較可能在不經意間進入選手體內造成影響,因此在進行仲裁時給予較高的罰則彈性。

賽內禁用物質

S6:興奮劑
  • 增加允許外用 imidazole (咪唑)衍生物的範例:brimonidine, clonazoline, fenoxazoline, indanazoline, naphazoline, oxymetazoline, xylometazoline。
    這些藥物可能被用來治療青光眼、皮膚黴菌感染、或是鼻塞等等問題。
S9:類固醇
  • 將Beclometasone、Ciclesonide、Flucortolone、Flunisolide、Mometasone等藥物加入禁用藥物範例。
  • 2020年9月WADA執委會議上的決議中,對運動醫學醫師最重大的規定更新大概是「賽內」期間禁用「所有方式類固醇注射」這條了。但這個更新有一年的緩衝期,實際執行延至2022年1月1日開始,所以目前禁藥手冊上看到的還是跟2020年一樣。
  • 以前賽內只有禁用「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經直腸使用」,明年起(2022年1月1日)所有注射方式的類固醇使用也都禁止在賽內使用,包含「靜脈、肌肉內、關節周圍、關節內、肌腱旁、肌腱內、硬脊膜外、脊髓鞘內、滑囊內、病灶內、皮內、皮下」等注射方式。這是為了要讓所有運動員照護者有適應、教育、研究的緩衝期限,才延緩一年執行。
P1: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
  • 新增 Nebibolol 為禁用藥物範例


以上就是2021年運動禁藥清單的修正,不論你本身是運動員,或是正在照顧運動選手,禁藥問題都是絕對不能馬虎的一項課題,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幫助大家快速上手每年更新的禁藥手冊。文末附上各文件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中華奧會中英對照版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