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開導航治療五十肩?秒懂「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注射術」

懶得看文章的歡迎拉到底直接點選影片觀賞喔!


五十肩案例分享


48歲的李先生來到診間向我陳述肩痛的病史:李先生平常愛養蘭花,幾個月前當他正準備把蘭花掛到高處的架子上時,突然覺得右邊肩膀一陣刺痛,他當下不以為意以為只是拉到了肌肉,找國術館師父推拿了幾次,接下來幾個禮拜,他的肩膀越來越痛,連洗頭都變得困難。他吃了一些家裡常備的止痛藥,雖然疼痛有好轉一些,但是藥效一過了就又痛起來。

接著他發現這個疼痛開始影響他的睡眠,從睡覺時壓到才會疼痛,到連翻身或平躺都疼痛難忍。他試遍針灸、推拿、小針刀、氣功、拔罐、放血、吃藥、泡溫泉等種種方式3~4個月以後,疼痛總算漸漸改善了。

正當他心裡慶幸身體總算恢復時,他又發現了新的問題,他的肩膀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抬高或旋轉,想要拿高處的東西、抓背撓癢、或開車時反手拿後座的東西都變得困難,又一兩個月過去,這個狀況變得更嚴重,他的右手甚至摸不到左肩,如廁後也沒辦法進行清潔,這時候他才來到醫院就診。

醫師聽完他的病史,做過了理學檢查,發現右肩關節的活動度嚴重受限,於是判斷李先生罹患的是「五十肩」。李先生很詫異地問:「我還不到五十歲啊!怎麼會有五十肩?我為什麼會得五十肩?」

為什麼會有五十肩?

五十肩是個極為常見的肩部疾病,因為好發的年紀大概在五十歲左右而得名,又因為關節活動限制嚴重彷彿結凍一樣而稱為「冷凍肩」。五十肩的正式疾病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顧名思義就是肩關節囊發炎以及沾黏造成的疾病,雖然好發在五十歲左右的病人,但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造成肩關節囊沾黏的原因其實很多,患有糖尿病以及甲狀腺疾病的人比較容易得到五十肩,有些是因為受傷或手術以後長時間的靜止不動而造成,但大部分的病人其實找不到任何原因。

五十肩是什麼?

人體的肩關節主要由鎖骨、肱股以及肩胛骨構成,肱骨的頭部就像一根杵,肩胛骨的肩盂就像一個臼,這樣的組合容許肩關節進行大範圍的活動。連接著這三塊骨頭的是許多錯綜複雜的韌帶,層層包裹著我們的關節,這些韌帶交織結合成一個密封的關節囊,和眾多肌肉一起負責肩關節的穩定性。正常而健康的關節囊具有足夠的皺褶以及空間,容許肩關節進行各方向活動。在五十肩的病人身上,前期因為關節囊的嚴重發炎而導致嚴重疼痛,後期則因為肩關節囊的瘢痕組織形成及發炎後的沾黏導致肩膀無法任意活動。

五十肩的症狀主要有三:嚴重疼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五十肩其實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就算不去進行治療,身體也會自己恢復,只是這個過程竟然可能長達兩年之久,並且大致分成四個時期,這個分期是以平均值來計算,各個期間的長短可能因人而異:
  1. 疼痛期(painful stage):前三個月是關節囊以及周邊組織的發炎,在這個階段的問題造成的主要問題是疼痛,程度可能從一開始的輕微痛感發展到嚴重影響動作,這時候的活動限制多半是因為疼痛而造成「主動」關節活動度的下降,也就是說自已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手臂,如果另一隻手來扶著的話是可以進行完整活動的。
  2. 漸凍期(freezing stage):第三個月到第九個月除了疼痛的問題,更會因為長期不動以及關節囊發炎,漸漸導致關節沾黏。此時不只是「主動」關節活動度受到影響,連「被動」關節活動度也會受到限制,也就是說即使有另一隻手或他人的輔助,也沒有辦法順利活動肩膀。
  3. 結凍期(frozen stage):在第9個月到14個月時,主要的問題是關節活動度的嚴重限制,可能連基本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澡、洗臉、如廁後清潔等都會受到影響。疼痛在這個時期會逐漸改善,但是活動到角度極限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造成一定的疼痛。
  4. 解凍期(thawing stage):疾病後期,約在14到24個月時,隨著日常生活的活動,肩關節囊會逐漸地鬆解開來,恢復到接近正常的狀況。

怎麼治療五十肩?

五十肩的治療重點前期在適當休息並用藥減少發炎,後期則是在分離沾黏組織,使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在藥物的選擇上,口服的非皮質醇類消炎止痛藥物(NSAID)是第一線的選擇,如果有胃潰瘍不耐口服藥物等情形,也可以搭配外用劑型的消炎貼布,來達到止痛效果。傳統的處理方式是透過伸展的方式拉開沾黏的組織,可以分為復健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

復健治療用的是比較緩和的方法,透過自主運動伸展以及治療師的被動伸展,逐漸拉開沾黏的瘢痕組織。復健治療建議的治療頻率是每週二至三次,每次治療前先進行熱療讓關節瘢痕組織軟化,進行電療減少發炎及緩解疼痛,接著進行各個方向的主動運動,包含肩輪運動、指梯爬牆運動、鐘擺運動等等,加上治療師進行徒手伸展治療,進一步拉開沾黏的瘢痕組織,每次治療的時間大約一個小時。依照關節囊沾黏的嚴重程度,以及復健頻率的高低不一,整個療程可能持續三到六個月,在無法忍耐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的疼痛或是遵醫囑性不良的病人可能會花上更多的時間。

骨科醫師會在麻醉後將沾黏的組織直接拉開,甚至用關節鏡手術去剝離沾黏的組織。傳統骨科手術室的徒手治療雖然可以較快的恢復角度,但是必須進行麻醉,並且治療後的組織發炎往往令病人痛不欲生,不想開刀或麻醉風險高的病人就無法進行。

嶄新治療技術: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注射術

「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注射術」是近年來發展出的新型態治療,以低侵入性的方式加速關節活動角度的恢復,減少伸展時的疼痛。治療時以超音波影像把注射針頭精密導引到關節囊,直接進行肩關節囊的擴張治療,把沾黏的組織透過壓力分離,再立即進行主動運動以及徒手治療。如此一來可以更有效率地加速關節活動度恢復,並減少疼痛發生的情況。


關節囊擴張採用的擴張注射液是生理食鹽水及玻尿酸,研究顯示這樣的治療配方比類固醇更能長期緩解疼痛並增加活動角度,也更沒有副作用。當然若是初期疼痛比較嚴重,仍然可以合併進行肩旋轉肌袖周圍以及關節內的類固醇注射治療,在疼痛控制效果上更是顯著。治療的頻率每一到兩週治療一次,平均進行三次治療即可大幅度改善關節活動度,把治療時間從六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內,大幅縮短恢復時間,甚至不乏單次治療就可以恢復正常活動度的例子。當然,嚴重關節囊沾黏的病人可能需要額外的治療次數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五十肩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理論上都有效果,傳統的治療方式除了伴隨較顯著的疼痛以外,曠日廢時是很大的問題,以現在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想復健有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有需要快速恢復肩部活動能力又不適合手術治療的人來說,「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注射術」這項新的治療技術不啻是為病友們敞開了另一扇治療的大門,也提供傳統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更多的選擇。



看上圖這位大姐,透過桃園某位立委的秘書轉介來看診,本來手連抬到胸口都有問題,治療後馬上手可以高舉過頭,興奮地與Dr.6合影留念,還要我立馬傳給立委秘書回報呢!看到這裡,如果您還懷疑這項新技術的效果,就來看看我們其他的案例分享吧!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