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別再抹黑梨狀肌!沒有腰痛的坐骨神經痛原來是「深臀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名稱的由來

坐骨神經痛是一項很困擾人的疾病,會造成從臀部延伸到腿部、腳掌的酸麻及抽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無力的情形。最常見的成因是坐骨神經在腰椎或臀部受到壓迫,導致上述的症狀。



坐骨神經在腰椎受壓迫的原因是常聽到的「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或是「腰椎退化」等疾病,這些患者通常除了坐骨神經痛,還會合併腰部疼痛的症狀。

醫師們發現,有些患者除了坐骨神經痛外,完全沒有腰部疼痛,反而在臀部「梨狀肌」的位置有壓痛。於是自從1947年起,「梨狀肌症候群」這個醫學名詞開始被提出,也漸漸受到重視。

替「深臀空間」背黑鍋的梨狀肌

雖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但其實梨狀肌所在的「深臀空間」還有六條小肌肉,與梨狀肌一起控制髖關節的活動。在圖片中可以由上而下看到梨狀肌(P)、孖上肌(SG)、閉孔內肌(OI)及孖下肌(IG)等四條容易影響坐骨神經的肌肉,還有一條沒畫到股方肌也會壓迫坐骨神經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93530/

梨狀肌之所以背了這麼久的黑鍋是因為先天構造,78%的人坐骨神經(SN)是如上圖一樣走在梨狀肌(P)下方,又有21%的人坐骨神經會以下圖 b ~ f 的各種型態穿過梨狀肌,容易被梨狀肌給夾住。所以長久以來醫師們總認為,梨狀肌是唯一在臀部壓迫坐骨神經的兇手。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93530/

「深臀空間」壓迫坐骨神經的真兇

但是會在臀部「深臀空間」造成坐骨神經壓迫的真正原因其實有很多,常見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1. 纖維或是纖維血管束帶(fibrous or fibrovascular band)
  2.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3. 孖肌—閉孔內肌症候群(gemelli-obturator internus syndrome)
  4. 股方肌—坐骨病灶(坐骨—股骨夾擠症候群, 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5. 腿後肌壓迫(hamstring condition)

由於每一種都可以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在這邊就不一一說明,總之梨狀肌長久以來當了這麼多問題的代罪羔羊,在看到這邊以後,是不是讓人想大喊:「放開那條梨狀肌!」來洗清它的罪名呢?


「深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總之,眾多的問題都會在深臀空間壓迫坐骨神經,而這些問題的臨床表現相似,但區分困難,所以近年來被統合稱為「深臀症候群(Deep Gluteal Syndrome)」。
深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含

  1. 後方髖部或臀部疼痛合併臀部或大轉子後方疼痛
  2. 有如同坐骨神經痛的傳導痛(自臀部延伸到大腿、小腿、甚至足部)
  3. 無法久坐超過20~30分鐘
  4. 可能因疼痛或無力造成跛行
  5. 受影響的腳有麻木、感覺異常或是感覺遲鈍
  6. 少部分的人可能合併友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而導致難以區分。

「深臀症候群」的診斷及治療

由於深臀症候群的診斷相對不容易,很多患有坐骨神經痛的人在第一次就診的時候沒有辦法被精準的診斷出來。根據統計,有6~17%的坐骨神經痛病人,在第二次就診時,會被診斷出梨狀肌症候群這類「深臀症候群」的問題。但也有不少人就一直被當作是椎間盤突出,而長時間接受無效治療。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緩解深臀症候群的症狀,但姿勢矯正、筋膜放鬆、搭配核心肌群及髖關節週邊肌力的強化才是預防症狀復發的重中之重。

對於嚴重疼痛的患者,在超音波導引之下進行深臀空間的類固醇注射通常能有效快速緩解症狀。如果能清楚分辨壓迫神經的纏套組織,進行「神經解纏套注射」也有很好的長期效果。


在超音波導引下將注射針頭伸到梨狀肌進行注射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468669/

對於藥物、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注射治療都無效的病人,可能會需要在關節鏡下直接觀察深臀空間內坐骨神經的狀況,鬆解纏套的組織,才能治癒這個難纏的問題。


推薦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