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常被忽略的棒球手指傷害--手指水泡及瘀血



一週前台灣U18棒球代表隊在U18世界杯一舉奪下隊史上第三面金牌,也中斷了美國隊的五連霸紀錄,國人一片雀躍,而在當時表現亮眼的投手陳柏毓更是連日本職棒跟美國大聯盟球隊都表達了興趣。但大家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另一位本該是萬眾矚目焦點的投手,日本武士隊的佐佐木朗希(Sasaki Roki)呢?他因為在賽前個人最快球速就高達163公里,而獲得「令和怪物」的稱號。然而他在9月6日面對南韓隊的時候,儘管仍飆出了時速153公里的高球速中,卻總共只投了19球,僅僅一局內就因為手指產生血泡而離開了投手丘,令人惋惜不已。

長期被忽略的投手手指傷害

事實上投手的手指傷害一直都存在,根據美國大聯盟的傷害統計資料,從1998年到2015年間被列入傷兵名單(Disabled List, DL或 Injury List, IL)的球員逐年增加。其中肩膀及手肘的傷害各佔約20%,手腕、手部及手指則共佔總傷害約10%。在一般運動醫學的訓練中,肩膀跟手肘的傷害預防與治療很被重視,但許多醫師並不了解投手的手指也會受傷,選手也對這些傷害等閒視之,除非是嚴重的疼痛或腫脹變形才會找醫生治療。


Dr.6從大聯盟的數據庫(Pro Sports Tracsactions)2012年到2018年的資料發現了132筆與手指傷害相關的傷兵紀錄,其中有72筆是根手指的水泡、瘀青、扭傷或肌腱拉傷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從2012年到2016年間這類傷害總共紀錄有28筆,但在2017、2018兩年就個別有21及23筆,這樣的增加量是應該特別注意的,因為每個傷兵的增加都意味著球團及選手個人的重大經濟損失。從2016年開始大聯盟宣布更換比賽用球,便不斷有選手在爭論球的硬度、材質、縫線針腳的變化,這些改變看似微小,但對於倚賴指尖觸感的投手來說,即使是極細微的改變也可能造成手感的差異,進而影響球的旋轉與速度。

投手的指尖承受超乎想像的力量

2017年Hiroshi Kinoshita的文章提到在投球的加速期,從球開始在手指滾動到離手為止,會在短時間內給指尖帶來巨大的壓力,這個應力總和最高可以達到將近100牛頓以上,相當於用指尖支撐一個十公斤重的物體,這個應力除了足以讓球產生極高的加速度,反作用力也帶來了指尖的負擔。這個力量可能造成屈指肌腱拉傷、指尖瘀血及水泡,甚至是指甲斷裂的情形。

除了對球的應力以外,指尖跟球還會產生所謂的「剪力」,這個與棒球表面平行的力量使得球朝不同方向旋轉,產生路徑的變化,指尖的剪力在投球的時候一樣可以達到100牛頓之多。在今日不斷追求極速以及各種噁心旋轉變化的投手丘上,隨著新的縫線握法開發,球速越來越快,投手指尖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投擲不同的球種會造成指尖不同程度的負擔,一般來說投擲快速直球製造後旋轉的時候,食指、中指的負擔大約相等,在投擲側旋轉的滑球時食指的負擔則會大於中指。除了不同手指間的差異,不同的球種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指尖剪力,一般而言,曲球及滑球的旋轉要高於快速直球,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配球會對指尖產生更多的摩擦,增加起水泡的風險。

怎麼預防棒球投手的手指損傷?

調整配球和握球方式

善用不同配球組合的方式,避免過多的滑球或曲球可以減少指尖的摩擦力。值得注意的是,剪力的大小與球速也成正比,因此盲目追求極速也會使得手指受傷的風險提高。聰明的投手在面對強弱不同的打者時,懂得運用不同配球來誘使打者對壞球出棒,或是利用球速快慢的變化來混淆打者,不但投球更有效率,節省體力,更能減少手指、手肘及肩膀的負擔。更改不同的握球方式,減少球的旋轉及對少指的摩擦,雖然可能讓球的變化減少,但也是一個減少手指負擔的選擇。

保持適當的手指濕潤度

手部過乾或過濕都會造成指尖摩擦力的改變,有些投手會使用制汗噴劑來避免出汗造成的濕度增加,有些則是使用滑石粉來吸收過多的水氣,甚至也有國外的投手會在局數中間把手放在米袋中來維持手部乾燥。每個投手對手部濕潤程度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長時間的習慣與琢磨。

適當修剪指甲

指甲的損傷常常在球出手前滾過指尖的時候發生,指尖的應力之大,不但可能使指甲斷裂,更可能把過長的指甲從甲床剝離,因此適當的修剪指甲塑形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指甲已經斷裂了,有時可以用膠帶及快乾膠製作指甲副木來保護固定。

避免手部在前的滑壘動作

手部在前的滑壘(撲壘)動作與手指的損傷非常有關係,可以盡量採取腳在前的滑壘動作,以免手部受傷。

手指有水泡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如果手指已經產生水泡,而且有積水或積血的話,可能會造成明顯的腫脹及疼痛,這時在無菌操作下把積液抽掉可以立刻改善症狀。但是應該要避免移除表面的水泡表皮,以保護下方皮膚組織,同時要密切注意水泡破掉的部位,經常保持清潔。以免傷口感染。

參考資料:

  1. Conte, Stan, Christopher L. Camp, and Joshua S. Dines. "Injury trends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 over 18 seasons: 1998-2015." Am J Orthop 45.3 (2016): 116-123.
  2. Kinoshita, Hiroshi, et al. "Finger forces in fastball baseball pitching." Human movement science 54 (2017): 172-1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