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短效+長效黃金組合幫您擺脫下背痛


治療下背疼痛,您有更好的選擇!超音波導引注射能快速準確地觀察到目標構造,確定注射針頭抵達目標後再進行注射給藥。過程流暢,疼痛時間短,免手術,沒有放射線暴露,彷彿是駕車時有了導航系統一般,比傳統注射治療方式有「安全、快速、準確、有效」的決定性差異!短期疼痛控制搭配核心肌群強化訓練,達到長期預防復發的效果,是急慢性下背痛的最佳解答!


下背痛是治療疼痛的醫師最常處理的問題之一,對於輕度的下背痛,尤其是不牽涉到椎間盤的情形,通常藥物治療、針灸、復健就能在短時間內就讓症狀大幅改善,一但下背疼痛與椎間盤的受傷有關,甚至造成神經根壓迫產生坐骨神經痛以後,不僅疼痛的嚴重程度大幅增加,需要的恢復時間往往以月計。嚴重的病人甚至坐立難安,睡覺翻身、深呼吸都困難,連咳嗽也可以讓人痛不欲生。很多病人因為害怕疼痛四處求醫,嘗試各種偏方療法,甚至接受了非必要的手術治療,卻因為沒有對症治療,不但疼痛沒好,還造成了新的問題。

大多數支配下肢感覺及運動的神經,都是來自腰椎脊髓的「神經根」。坐骨神經就是由這些「神經根」匯集而成的粗壯神經,從腰部貫串延伸到腳底。神經根常在脊椎側邊的神經孔受到突出的椎間盤或是增生的骨刺壓迫。病人會因此產生酸、痛、麻等症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感覺喪失、肢體無力、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症狀。一般來說久站、久坐、或是長時間活動會導致症狀加劇。腰部的活動(尤其是彎腰)而誘發腰部及腿部的痠、麻或像被電到的傳導痛。

「超音波導引尾椎裂孔注射」一針快速緩解嚴重下背痛

以往「尾椎裂孔注射」這個治療僅僅透過徒手觸診來定位,稱為「盲目注射」,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無法確定是否注射到正確位置,甚至注射到神經或血管,引起不良併發症。治療體表脂肪層較厚的病人時,因為觸診更困難,進行盲目注射的失敗率也隨之上升。為了避免盲目注射的缺點,這樣的治療往往必須安排於手術室進行,接受大型X光機的輔助定位。耗時、放射線暴露、反覆調整位置造成的疼痛讓人為之卻步。

近年來由於超音波技術的快速發展,以超音波進行精準定位注射的方法逐漸盛行。超音波導引注射能在沒有放射線攝入的狀況下,快速定位並確認尾椎裂孔寬度,並確定注射針頭抵達注射目標後再給藥。比起傳統的注射方式,整個過程流暢,病人疼痛時間短,免去安排手術房的等待,更沒有放射線暴露的問題,就像是開車時有了導航系統,更「安全、快速、準確、有效」!因為下背疼痛原因很多,腰椎小面關節、薦髂關節、棘上韌帶等構造的損傷都可能引起疼痛,如果有下背疼痛及坐骨神經痛問題,還是建議先到門診諮詢確診後再進行治療。

很多病人在經過藥物治療、復健治療、注射治療、高頻冷熱凝療法、甚至手術治療後,疼痛確實會改善,但是疼痛卻一再復發,這又是為什麼呢?

先說復健的物理治療好了,腰椎的治療通常是合併熱療(熱敷、紅外線或短波)、腰椎牽引(拉腰)、電療(銀錐點、低週波、干擾波等)、或是超音波治療。這些治療除了替椎間盤及神經出口減壓、為小面關節復位的物理效益以外,也有增加循環、減少疼痛、放鬆肌肉的效果,甚至可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但很多治療的效益並不持久,或是有很多禁忌症,例如嚴重骨質疏鬆或是曾經動過腰椎、椎間盤手術的就不適合進行牽引治療。

注射治療中,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消炎止痛藥通常只有幾小時的效果,或只能控制輕度的發炎及疼痛。類固醇被證實在四到六週內有緩解疼痛的效果,但是長期來說幫助並不大,藥效過了可能疼痛就會復發。如果能正確判斷問題所在,增生注射及再生注射可能有較好的長期效益,但是需要經常注射(通常2~4週一次,需要進行4~6次或更多)可能讓人卻步。

高頻熱凝療法是讓這些異常的神經去敏感性,除了定位神經的困難,神經也會在數個月後修復,而導致新的疼痛產生,所以也長期的效益也不盡理想。

手術治療對於嚴重的構造問題也許仍是唯一的解套,但是很多時候診斷過度輕率或是過度積極的手術,常常讓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產生了非必要的金錢支出、身心健康的影響。更重要的,手術治療後,脊椎週邊的靜態(骨骼、韌帶)及動態(肌肉、肌腱、筋膜)穩定構造受到破壞,在復健不足的狀況下常常導致疾病進一步轉化或產生二次傷害,本來開腰椎第五節與薦椎間的椎間盤,兩年後換開腰椎四五節間椎間盤的故事時有所聞。

核心肌群訓練才是長久療效的關鍵

事實上,無論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在治療後都要進行正確的核心肌群訓練。正確的核心肌群訓練及病患衛教(包含姿勢矯正、活動及工作調整等)被認為是目前唯一具有長期療效的治療方式,在構造問題不嚴重時,甚至比手術的長期療效還值得期待。核心肌群是指髖關節以上、橫隔膜以下的 肌肉群,包含腹肌群、背肌群以及深層脊椎旁肌群、骨盆底肌群等。訓練核心肌群可達到保護脊椎效果,例如訓 練腹橫肌可提升腹腔內壓,保護椎間盤不會因為用力過度而造成傷害,訓練脊椎旁肌群可以提高脊椎穩定度等等。每當身體要進行舉手、抬腿、彎腰等動作,核心肌群更扮演啟動源頭的角色,率先穩定脊椎,提供保護,增加動作效率。若久坐或曾經受傷過,沒有訓練核心肌群,將會喪失自然保護作用,突然起身或身體往前傾的時候,椎間盤壓力劇增之下,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導致症狀復發。


核心肌群訓練不等於棒式或腹肌訓練

Dr.6想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核心肌群並不是用來爆發力量或是產生速度,而是用來穩定身體的」。除了所謂的外核心肌群,真正的內核心肌群常常是相對較小塊的肌肉,他們先天就不是被設定來做快速或高強度的動作,而是在慢速的動作中比較容易被有意識地啟動。
有些人在訓練核心肌群的時候雖然樣子對了,但是使用的肌群卻錯了,反而導致壓力疊加在特定部位,造成新的傷害。又有些人會用連續的快速動作來進行核心訓練,事實上為了達成這樣的訓練方式,身體會傾向使用大肌群來進行代償動作,而不會真的啟動到核心。核心運動的初學者,應該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訓練,以確保用力的方式正確。Dr.6建議核心訓練的方式要由受過核心運動指導課程的專業教練來進行,可以選擇具有「紅繩懸吊訓練」、「皮拉提斯」、「瑜伽」(但不限於以上項目)等專業指導認證的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或是專業教練來學習,坊間很多的健身教練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有效的核心訓練指導。

有些病患來到Dr.6的診間,因為不懂得專家指導的價值,不願意另外付費請教練指導,轉而要求Dr.6告訴他幾個動作讓他自己回家練,Dr.6雖然有些無言以對,但也只好依舊笑容可掬地拿出居家運動指導衛教單,讓病人回家自行練習,並且替病人祈福,願耶穌基督、菩薩、上帝、阿拉、佛祖保佑,讓他練習的時候能福至心靈練到核心肌群,然後安慰自己說,病人有做總比沒做好。

結語

藥物或種種醫學治療都是在幫助病患短期內控制下背痛的症狀,或是協助組織的修復,在急性期及亞急性期有其必要性,但是想要真正長久預防下背疼痛,甚至根除下背疼痛,則有賴確實的核心強化訓練,日常生活包含運動及工作的調整,姿勢的矯正等諸多配合,才能達到目的。希望有下背痛困擾的朋友們都能透過正確的治療與訓練,徹底擺脫下背疼痛的糾纏!

(作者為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 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