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頂尖運動醫學雜誌10年分析前十字韌帶手術治療的好處及壞處



前十字韌帶受傷是很多轉向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手球等)、跳躍性運動(排球)、接觸性運動(跆拳道、角力、柔道等)常見的運動傷害,最常發生在體能活動旺盛的年輕人身上。很多人不曉得,女性因為先天膝蓋外翻角度比較大的緣故,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其實比男性還要高,對於膝蓋的傷害應該要更警覺。

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重要的穩定構造,對於老年人或是體能活動度較低的成人沒有一定要開刀處理,可以透過三到六個月的復健治療及下肢的肌力訓練來增加膝關節的動態穩定度,一般日常生活就不致於造成太大困擾。對於從事高強度體能活動的年輕人,尤其是運動員,一旦前十字韌帶斷裂導致膝關節不穩定,常常都需要進行手術重建治療。手術後,通常經過三到四個月就能夠恢復一般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想要回到競技運動場上,往往還需要進一步的整合性運動訓練(包含肌力、肌耐力、本體感覺、爆發力、功能性動作、核心肌群訓練等等),至少經過9~12個月的訓練以後才能回到場上。即使如此,運動員回到場上以後通常必須要經過一年左右的再磨合期,才有機會回到原來的競技水準,所以說前十字韌帶受傷以後的復出之路雖然真的是坎坷不已,但是是看得到希望的。

最新研究四大重點




今年十月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整合分析研究文獻,把前十字韌帶受傷十年以上的追蹤研究進行整合,結果發現了好幾項重大的結論。最主要可以歸納出下列四點:
  1.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比起保守治療的病人,在追蹤X光時更容易發現關節退化。
  2.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半月板需要再次手術的比例,比單純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低;但再次發生十字韌帶斷裂的風險則與保守治療組沒有差異。
  3.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膝關節的穩定性比保守治療的病人好。
  4. 在長期追蹤下,不論接受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與否,病人的主觀感受沒有顯著差異。

膝關節退化分析 

根據先前的研究,運動員整體的退化性關節炎比例就比一般人高,尤其前十字韌帶的受傷更被認為是「創傷後次發性關節炎(post-traumatic secondery osteoarthritis)」的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前十字韌帶斷裂的運動員中,有50%的病人在15年內會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十字韌帶的損傷往往禍不單行,而同時有半月板的破裂發生。半月板破裂時,除了外緣三分之一血流豐富的區域受傷會被修補,內側三分之二的破損處往往遭到被切除的命運。原本扮演壓力緩衝角色的半月板被切除之後,大腿骨(股骨)遠端及小腿骨(脛骨)近端的軟骨就會直接摩擦,加速了關節的退化速度。根據同一篇研究,單純的半月板損傷後,在15年內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比例竟然高達71%,這個數值比單純前十字韌帶斷裂的病人關節退化的比例還要高,可見與十字韌帶斷裂相比,半月板的損傷可能才是創傷後關節退化的最大殺手。

在這篇整合性研究中,除了一篇文獻以外,多數的研究都同意前十字韌帶斷裂手術重建治療以後,更容易出現膝關節退化的現象。手術治療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比值(Risk Ratio)為保守治療的1.42倍。也因此在以關節退化為風險分析的時候,會更傾向選擇非手術治療。

在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中,可以發現保守治療組平均有28%的病人,手術重建組平均有45%的病人可以在X光上發現退化的表現。但這裡要強調的是,「影像學上的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與臨床上的症狀完全符合」,有些病人即使影像上有變化,但不見得會產生疼痛等症狀,也有些人即使關節退化看起來輕微,但卻伴隨有顯著的疼痛。

 再次手術風險分析

這篇整合分析研究也發現,多數文獻認為前十字韌帶手術重建後,在15年內需要再次進行半月板手術的風險較低(風險比值0.34)。因此由再次手術的風險角度來看,是比較傾向進行前十字韌帶手術重建治療的。值得一提的,這篇文章的分析還得到了另一個結論,無論一開始進行十字韌帶重建與否,「後續進行十字韌帶手術(或再次斷裂需要重建)」的機率兩者並沒有差異。

 細看代表性的文章,前十字韌帶斷裂以後,保守治療組平均在65個月後有40%的病人需要接受半月板的手術治療。而重建手術以後的病人則只有10%需要接受半月板手術治療。

關節穩定性分析

 文章進一步討論到手術與否對關節穩定度的影響,結果發現手術重建十字韌帶的運動員,比起沒有手術的運動員關節穩定度要好,經過KT-1000關節測量儀測定脛骨位移量,發現手術組的位移量為1.5~5.3公釐,非手術組的位移量是2.1~5.7公釐,雖然感覺差距不大,但在統計上是有達到顯著意義的。

病患主觀感受分析

最後,文章分析進入病人主觀回報感受的環節。在長期追蹤狀況下,手術組和非手術(保守治療)組的病人透過IKDC以及其他量表回報日常生活功能、疼痛等狀況的情形。但關於這個項目,研究的結果出現了分歧,導致統計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這個結果與之前其他的研究結果類似,手術與否可能對運動選手的傷後回場表現有影響,但對長期來說可能影響不大。因此我們也許可以說,對非運動員的十字韌帶斷裂病人來說,手術重建治療的必要性更有待商榷了。

結論

這篇整合性分析研究整理了目前的許多研究成果,歸納出上列四大結論,看起來對於運動員來說,為了繼續運動生涯回到賽場,進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還是有其必要性,但對於一般病人來說,手術帶來的退化風險,長期而言又沒有顯著的感受差異,也許是時候思考我們是不是「過度治療」前十字韌帶斷裂這個傷害了。當然這些研究都有其限制及缺陷所在,我們也期待更多運動醫學專家們能提供更新、更有力的證據,幫助受傷的人們做出更適合的決定。您有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困擾嗎?還是快點向運動醫學的專科醫師諮詢,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吧!

參考資料:

  1. Lien-Iversen, Teodor, et al. "Does surgery reduce knee osteoarthritis, meniscal injury and subsequent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non-surgery after ACL rupture with at least 10 years follow-u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9).
  2. Carbone, Andrew, and Scott Rodeo. "Review of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resulting from sports injuries." Journal of orthopaedicresearch 35.3 (2017): 397-405.
  3. Streich, Nikolaus A., et al. "Reconstructive versus non-reconstructive treatmen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sufficiency. A retrospective matched-pair long-term follow-up."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35.4 (2011): 607-6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傳統夾腳拖不適合跑步的六大原因

每年夾腳拖馬拉松結束後, Dr.6 都會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穿夾腳拖跑馬拉松真的好嗎?與多數的醫師持相同意見, Dr.6 也反對穿傳統夾腳拖跑步。 隨著 台灣超馬好手羅維銘 在紐約 5000 公里超馬挑戰賽中暫居第二,且長距離穿著夾腳拖鞋跑步的話題再現,大家的好奇度又提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