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著名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這位高齡91歲的音樂傳奇巨擘,在上個月底因為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入院治療,結果因為併發症於2020年7月6日辭世。很多人感嘆,在義大利都逃過新冠病毒的肆虐了,反而因骨折的併發症過世,這不幸的消息簡直令樂迷們心碎不已。
髖關節骨折讓死亡率提高五倍!
很多人以為,年長者髖關節骨折跟年輕人骨折一樣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根據健保署的統計,2009 年的老年男性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8%,相較標準死亡率僅有 3.6%,竟然是五倍之高!髖部骨折後的併發症包括死亡、失能、長期照護需求和失去社交獨立能力,病人的死亡多半是因為骨折後臥床失能導致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問題。不僅造成病人本人的痛苦,也造成照護者的壓力及負擔。
根據美國專家2017年的研究指出,股骨假體周圍骨折(手術後再次骨折)一年內,再次動手術或死亡的比例更高達 24%,也就是說第二次骨折後一年內每四位病人就有一位死亡!可見老年人髖關節骨折與死亡率的關係是非常高的!
高齡人口的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
與髖關節骨折最相關的原因,除了年齡與性別,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是高齡人口的常見問題,也是世界第二大重要流行疾病。骨質疏鬆症學會治療準則指出,目前台灣約有 38.3% 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男性則有 23.9%。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已將近15%,預計在2025年即將突破20%大關,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一萬六千人,因為骨質疏鬆發生髖關節骨折。把骨質疏鬆、髖關節骨折、骨折後死亡率上升三件事情串連起來看,說骨質疏鬆症是高齡人口的最大隱形殺手也不為過!
定期篩檢骨質疏鬆,骨折預防勝於治療
骨質疏鬆本身雖然不會造成症狀,但一旦產生症狀就是以骨折來呈現,帶來重大不便及嚴重併發症,因此是首重預防的疾病。女性在停經後就可以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而65歲後更建議至少每隔兩年就應該檢查一次,才能早期發現問題,避免骨質疏鬆以及續發骨折的風險。
除了以X光直接觀察脊椎以及髖關節的狀況,目前坊間的骨質疏鬆篩檢主要有「定量超音波骨密檢查」法以及「雙向X光吸收儀」兩種方式。前者雖然較快速,但準確度較低,全球目前都是以「雙向X光吸收儀」作為標準,當骨骼密度「T值」小於或等於 -2.5時就代表有骨質疏鬆了!
防骨鬆三寶:高鈣、陽光、運動
要預防骨質疏鬆,你有三件一定要做到的事:
- 經常補充高鈣的食物
動物性來源: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小魚乾等。
植物性來源:豆腐、豆干、芝麻、紫菜、深色蔬菜等。 - 適度照射陽光活化維生素D紫外線會活化身體內的維生素D來幫助鈣質的吸收。每日曬太陽約15分鐘即可。
- 規律的負重運動
負重性運動例如:跑步、快走、跳舞、重量訓練、太極等,可以鍛鍊肌力、增強骨質的密度,建議每次運動持續30分鐘以上。
「添骨本、抗流失」才是最佳骨質疏鬆治療
講到骨質疏鬆治療,一般人都會聯想到補鈣,但對於已經達到骨質疏鬆程度的病人,光補鈣是不夠的!
在門診,我喜歡把骨質比喻成水槽中的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鈣質會從逐漸排水孔流失。補鈣就像打開水龍頭,往水槽中注水。但是如果不堵住排水孔,水位可能升高得很慢,在排水太快(骨質流失太快)的狀況下,還可能越補水位越低。
目前骨質疏鬆的一線藥物「破骨抑制劑」就是扮演「排水孔塞子」的角色,讓吃進去的鈣質能被留在體內,逐漸提高骨質,只要骨質疏鬆合併有骨折就可以健保給付使用。
甚至有新一代「類副甲狀腺素」藥物,能更快速增加骨質,增強骨本,但健保給付的規定就更嚴格,只有嚴重骨質疏鬆,治療中或治療後仍發生多處骨折的患者才能給付治療。
根據骨鬆學會建議,治療骨質疏鬆時,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每天應該攝取1500毫克的鈣質(分三次攝取),以及800單位的維生素D。另外補充鎂、鋅等礦物質也有助於鈣質吸收。
根據骨鬆學會建議,治療骨質疏鬆時,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每天應該攝取1500毫克的鈣質(分三次攝取),以及800單位的維生素D。另外補充鎂、鋅等礦物質也有助於鈣質吸收。
正確運動效果加倍,不當運動增加骨折風險!
不論是否使用藥物,正確運動都是必要的。運動可以增加骨頭對於鈣質的吸收,增加骨質密度,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肌力、平衡、協調,降低跌倒的風險!
如同一開始所說,高齡骨折患者死亡風險倍增,因此避免跌倒是很重要的,正是所謂的「保命防跌」。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的人,肌力、平衡感、協調能力都比較高,跌倒風險自然比較低。
很多人會因為自己有關節問題而不敢進行負重運動,事實上調整負重強度,循序漸進,並注意關節彎曲角度(例如避免蹲低,改作半蹲、或四分之一蹲),還是可以放心進行負重肌力訓練。
但要注意,如果從事太劇烈、快速移動、高風險或肢體接觸類的運動,就會提高跌倒發生機率,增加骨折風險。因此選擇適當的運動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會因為自己有關節問題而不敢進行負重運動,事實上調整負重強度,循序漸進,並注意關節彎曲角度(例如避免蹲低,改作半蹲、或四分之一蹲),還是可以放心進行負重肌力訓練。
但要注意,如果從事太劇烈、快速移動、高風險或肢體接觸類的運動,就會提高跌倒發生機率,增加骨折風險。因此選擇適當的運動是很重要的!